扫码关注公众号南京神康心理医院心理援助热线
心理援助热线:400-1879120
  • 神经衰弱
  • 神经官能症
  • 强迫症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强迫症的病因
      61次浏览  时间:2019-11-23

      关于强迫症的病因和发现,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但是那个时候因为医疗的不发达和对医疗症状的不全面了解,人们甚至不知道思想来自何方,所以大多数时候对这样的症状表示无能为力。面对人体的各种器官,如果不借助辅助工具,当时人类对这些器官的作用也无法做到一目了然。

      心脏是人类长久以来认定的情感发源地,即使今天我们理清了情感的准确来源,但依然沿用“心事”一词来代替思维。本质上讲大脑“定义”了人类的一切,如性格、情感、记忆等。当向爱人表达爱意之时,发出“我爱你”三个字指令的并非是心脏,而是大脑。

      所以说,如果从科学角度来讲,“我内心深深地爱着你”应该修改为“我从大脑深处爱着你”,听起来很怪,但这是事实。

      在大量的成瘾症研究积累之下,剑桥大学心理学家特雷弗·罗宾斯(Trevor Robbins)带领团队研究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如何运作。他发现成瘾症与强迫性行为存在某种关联(强迫性行为指那些下意识做出的行为)。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下意识做出的行为是不受人类控制的习惯。这与人类会为了某种结果而采取行动的目标导向行为有明显区别,例如,你想要喝水就会端起杯子,端起杯子就是目标导向行为。但目标导向行为有时也会向习惯性行为转变,就像你端起杯子,但并没有喝水,端起杯子只是你的一种习惯。目标导向系统和习惯系统在大脑系统中处于平衡状态,而在成瘾症和强迫症中,这种平衡在摇摆间倾向于习惯系统。

      在一个小的配对游戏中,参与者会随着规则的改变进行学习,强迫症患者却在规则改变时执著太久,展现出思维性的缺失,无法响应外界的变化。所以,罗宾斯等认为,强迫症是某种特定行为的成瘾症,是一种行为成瘾。

      在进一步研究中,他们发现在大脑深处某个特定区域的活动对强迫症的形成有所贡献。对强迫性精神障碍而言,大脑中与它密切相关的部分是脑基底核。

      脑基底核是位于大脑基层的结构组织,它们广泛接收来自不同大脑区域的信号,并将信号反馈回相同的区域,从而形成闭合循环。脑基底核会协助筛选互相矛盾的想法和行为。

      强迫症患者脑中某些循环的过度活跃,会导致部分念头难以被过滤。例如,手弄脏了,这个念头会进入大脑,正常人的反应是洗手,洗手之后,这种念头就会消失,但对于强迫症患者,这种想法会在大脑中无限循环,不会因为洗过手就自然终止。

      2017年9月,一篇发表在《神经元》(Neuron)上的文章,试图为强迫症的“过激”行为提供一种可能的科学解释。研究人员利用一项非常简单的投接硬币的游戏中的决策行为进行数学建模,以此来了解强迫症患者脑海中,决策和行为相悖的矛盾现象。

      他们发现,对强迫症患者而言,信念和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脱钩,失去了关联,这就导致他们做出一系列与自身认知相矛盾的行为。健康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信心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但强迫症患者却无法做到这一点,道理都懂,规则也明白,但行动上就是无法做到。

      与以往凭借观察临床症状来进行强迫症诊断的“感性”手段不同的是,这次研究人员利用更为“理性”的计算精神病学,借由生物学和认知机制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他们也就此得出大脑区域的功能异常与强迫症紧密相关的结论。